“融西贯中,笃行致知”是洛阳国际学校的校训,短短的八个字,内涵深远,意境绵延。它既体现出了我校立志办中西合璧的国际化学校的坚定信念,又体现出了一种傲梅独绽、不畏风雨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与此同时也从一个侧面点明了中国教育最大的弊端,那就是它不能教育出具有独立思想和人格,能够在思想上独存于世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现代顶尖人才。
初次接触IB理念,最受震撼的是它对于人本身的尊重。它把学生当做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独立未来的鲜活个体,而不是应试教育下的木偶,只能不断复制成功,不能创造新的领域,开创新的辉煌。在培训的最初两天,其实大脑是相当混沌的,IB理念与亲身经历的将近二十年的传统理念以及最近几年接触到的新课改理念在脑海中激烈的碰撞,互不相容,思绪翻飞,很难准确的理出利弊对错。难道自己原来坚持的都是错的吗?难道好不容易接受且稍具理解的新课改理念也会面临毫无用武之地的局面吗?随着培训的逐步深入与具体,突然有一种茅塞顿开,找到归属的感觉。
新课改在与教师、学生、课程、评价、课堂教学、学习方式和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都提出了全面且具体的期许,其核心理念是:(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2)开发型的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系的牢固基石;(4)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5)树立终身学习观;(6)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7)批判与创新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8)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这些都是向中国的传统教育的宣战。但随着它的实践与推广,问题层出不穷,归根结底,它的提出是站在了一个地方基础教育无法企及的高度在俯视中国教育,提出了美好的前景,指明了方向,但却未能为新方向设立一个崭新的终点。高考制度下,既向基础教育要高分,又要能力的发展是在成绩突出的前提下,这无疑为它的深入推广设置了层层障碍。
如果新课改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适应时代的中国公民,那么IB理念就是站在宏观的视角培养具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世界公民。学习了IB理念的十大教育原则以及其在理念推广过程中方方面面细致入微的规划,充分感受到了它的创立团队对于教育的深刻理解及其对于人本身的关怀与尊重。理念的创设是一个严肃复杂严谨繁琐的过程,这使得IB理念具有一个完整合理的框架和逻辑关系,而理念的参照和使用则相对简单,这就使得IB理念有个非常完备的理论体系,而新课改则在思想的整体性上有一定的缺陷,在其理念上有很明显的IB理念的影子。这是理念的层面,通过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其对赏识教育的推崇,这不仅仅是要求对学生的鼓励,更是要求对于那些敢于“尝新”的教师的肯定。在中国推行新课改的时候,对于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教师,大众给予的是挑剔的目光、求全责备的种种批判,使得它的推广只能是各放异彩,却不能由点及面形成规模。在IB的赏识理念下,它看到的是教师的果敢探索与尝试,哪怕这种尝试是稚嫩的、不成熟的,只要勇于迈出第一步,这份勇气都是值得嘉奖和赞扬的。人的自信是建立在他信的基础之上的,皮革马利翁的“期望”效应不只在学生身上有用,在教师身上同样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