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有这么一句话:“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空白处流动着什么呢?我想,答案应该就是校园文化吧!
校园文化作为一个学校的风骨,它代表了学校的整体精神和价值取向,它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它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
洛阳国际学校从建校之初,就一直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力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拓宽学生视野,以陶冶良好情操和构筑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我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包含了两个方面,一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即物质文化,如我们学校的校训石、文化柱、地球村,甚至是随处可见的文化标语和图画;一种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时刻包围着学生的东西,即精神文化,如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宗旨、核心价值观、行为规范,规章制度、教师的精神风貌等。这两者间,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
在洛阳国际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从未停止过,它不是说往墙上挂几幅展板、往柱子上刻几行字就是校园文化,它是由学校师生共同创造的,它被融入在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集体创造活动中。我们在给校园增添文化风景的同时,也留好了空白,我们会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让学生的智慧和才华尽情施展,我们会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看到师生共同参与和创造的成果。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教育亦是如此——孩子需要“合脚”的教育,“穿”上时不“硌脚”,甚至感受不到自己正在“被教育”。校园文化就是扮演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它能让有限的校园变成无限的知识海洋,我也在想,那教室的尺度是谁在决定呢?教师作为一个facilitator,他有做到从学生有限的知识储备中,发掘他们无限的潜能吗?他有做到让每位孩子都能自由沐浴在知识的阳光里吗?正如陶行知所说:“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好的教育,应该如呼吸一样自然,不留痕迹,潜移默化。所以,让教育像呼吸那样自然吧,努力让孩子们的知识变成能力,聪明会变成智慧!
图为小学部最新挂上的师生笑脸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