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主管助理有一段时间了,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学生。进到学生处的,大都是在班级或校园里给其他同学带来“麻烦”的同学。通过什么途径,让孩子能够从内心得到改变,从而从根本上客服自己的不良习惯,是我们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惩罚,是我们以往一贯的解决办法。但是,记得有人曾经说过,惩罚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有危险性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那我们如何做到,让这把双刃剑很好地为我们服务而又不伤人呢?或许从以下几位教育名家的惩罚艺术中,能有所启迪。
三朵玫瑰——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一所乡中学时,曾记下这样的一则真实的故事:
校园里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里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大一朵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了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两大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博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他*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四块糖果——陶行知的故事
陶行知当年做育才小学校长时,一天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放学到校长室等候。放学后陶从外回办公室,王友已等在门口,陶先生立即掏出了一块糖送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你尊重我。”王友将信将疑的接过糖果。陶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又掏出第三颗糖果给王友。这时,王友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满意地笑了,他随即又掏出了第四块糖果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支钢笔——霍懋征的故事
一次下课,一个女同学来向我诉说,她的一支钢笔没了,还告诉我,听教室里的其他同学说,是他的同桌拿的。我说,在事情没弄清楚以前,别在同学面前乱说,老师会调查的。她走后,我思索了片刻,当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到了中午,我把那个男生叫出了教室,没有责难他,也没有声色俱厉地批评他,而是递给他我掏钱买的一支钢笔:“我知道你需要钢笔,这支钢笔送给你。我也知道人家的东西你肯定不会要,趁别人不注意,你一定会送回去的。”到了下午放学时,那位女生又跑来告诉我说:“老师,钢笔我找到了,放在课桌角落里了。”我笑了笑,我知道这其中的奥妙。
几位教育家的教育艺术,让我更深地理解了惩罚:惩罚是源自爱的,是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实事的真相。惩罚,不是想把孩子打入十八层地狱,而是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地面对自己的弱点。所以,善用惩罚,让惩罚也成为一种艺术吧,不一定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才是惩罚,和风细雨有时更能吹融孩子们内心的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