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国际学校
 
  学部动态
 
 
 
lyis位置:洛阳理思实验学校(原洛阳国际学校) >> 小学部 >> 学部动态 >> 浏览文章  
德育渗透与学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2-12-24 15:55:39 本站原创 李丹 【字体:

 

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我们想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一所国际学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特长、能力,这是学校生存、立足的基础,因为这是当前社会与家长的殷切希望,是当前社会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然而学校教育终极目标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此,我们还需考虑学校教育能否为我们学生在将来走进更高一级学校,步入社会再做点什么?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人的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成为一个风格高尚的现代人,这正是我校德育工程的宗旨。实际上,升学教育可能让更多的学生,进入更好的学校深造,拓宽他们发展的空间,也是对他们的将来负责。让升学教育与人格教育并举,两育比翼齐飞,就成为我校工作所追求的方向。怎样才能做好这一点,找到两育并举之路,我们认为其最佳结合点就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学科教育中渗透人格教育”,而且要把它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

学科教学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科能力,也应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进行德育教育的使命。因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德育知识作为载体,更加体现知识与道德,教师与育人,教学与教育的统一。更何况,学科教学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主体部分,占学生大部分时间。德育工作绝不可忽视放弃这一主体部分,不应该脱离这一主阵地,而应该充分利用这一阵地,利用知识渗透德育,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熏陶与感染,潜移默化,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吸纳。学科教学如何去贯彻落实德育渗透这一目标?通过探索,现就构建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重视提高各个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意识与现代德育意识

首先要纠正教学观念上的偏差,许多教师觉得德育仅仅是德育领导、班主任的事情,这是教师观念上的偏差。《德育大纲》强调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德育大纲》的实施看作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让所有工作者都认识到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的任务。所有学校工作人员都应该成为德育工作者,所谓“教学教育化”,“教书并育人”。作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关键在于行政领导,基础在教师。教学领导与教学第一线教师应切实改变观念。学校不仅仅对学生将来负责,更要对学生的将来幸福负责。要从更深层次去认识德育渗透工作与学科教学工作并不矛盾,两者可以有机结合,学科教学可以渗透德育内涵,德育渗透塑造健全人格更会促成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讨论,使全体教师真正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在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途径,认识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使教师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简单的“授业解惑者”,更应该是一个“传道者”,教学与教育必须结合,而且能够结合,从而能够自觉地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明确教师培养方向,加强教师师德教育,以“德”促“德”

教师是学科教学的主导,是德育渗透工作的实践者,而且学生在校接触的都是教师,因而教师的形象,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无疑会产生巨大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榜样的作用对学生产生影响往往超过其所学科知识本身。不难推断,一个道德水平低下,缺乏高尚人格的教师,虽然不一定会使教出来的学生道德败坏,人格扭曲,但决不可能完成学科德育渗透任务,不可能促进学生健全高尚人格的养成!即使教材中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会视而不见。我们想,我们的教师不仅具有极高的学科素质、文化底蕴,也应具有自然诚实、乐观自信、充满热情,有着高度责任感的品格,也应该追求教师大气与豪气,具有极高的亲和力。只有这样,虽然教师是平凡的,但肯定充满着教师的人格魅力,只有充满人格魅力教师,才会教出富有人格魅力,具有高尚人格的学生。因此,切实加强师德修养培训,将东宝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落到实处,将师德修养作为评价教师首要依据,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确定学科德育渗透目标,挖掘学科德育渗透素材,创建有利于德育渗透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

所有学科都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作为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改革与各科新课程标准更是强调了德育目标。应该说,我们的各科教材也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如何有效地、科学地挖掘教材中德育内涵,将德育内容与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是落实德育渗透的核心工作。为此,学校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指导各科教研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学习,讨论研究,明确本学科德育渗透主体目标。各学科德育渗透有着共性,如都强调爱国主义教育,但又有着各学科德育的不同个性。强调培养学生热爱和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主族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对历史上的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理解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解尊重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等。

第二是要求各学科组长根据这些具有学科特点的主体德育渗透目标,结合本学科、本年级教材,组织全组教师讨论,将它作为学科组集体备课主要任务,发挥集体力量,从教材中找到德育渗透与学科知识的结合点,作为课程教学德育渗透的载体。

第三是组织学校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研讨课,我们认为,各学科德育渗透目标内容是有多样性,各有特色,但德育渗透教学模式有其共性。通过听课、评课,各学科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探讨比如主体性教学策略,反思性教学策略,问题教学策略等。研究如何创设宽松、民主的,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的,有利于德育渗透的教学氛围。

四、挖掘教师潜力,加强艺术与技能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养成

真正的“人”的健全必须同时在三个维度上发展:即知识、身体和人文。现代教育必须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因而教学重要任务应该是创建“生命生活质量”,关注人的“灵魂建设”。而生活质量的提升,灵魂建设的加强,都离不开艺术与体育。梁启超先生曾说:“盖欲改进国民之素质,则音乐为精神教育之要科。”歌德说:“人生最重要的是用眼睛看世界”。艺术学科的价值主要就在于教会学生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听世界,感悟世界,给人的生命与生活以活力。在艺术的感召下,学生更容易发现自然世界中的美,发现自己心灵世界的美,由此达到对自我人格价值的肯定,而成为具有更高文化艺术品位的人。毫无疑问,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不断加强音乐与美术课程,并开设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初步形成综合化的艺术课程。并在艺术课程教学中,强调学生对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的鉴赏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将这一目标作为艺术课程德育渗透的重点工作。

在体育学科教学中,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还应该通过体育锻炼活动,以身体上坚强达成精神上顽强的意志;也更需要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兴趣,培养一种伴随他们一生的体育活动爱好。促成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未来生活质量,培养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促成健全人格的形成。经过实践、探索与改进,完成学生基本体育技能的初步训练,并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使体育教学逐渐步入正轨,在加强艺术、技能学科,发挥其德育渗透功能的同时,还应利用本校教师资源,挖掘教师潜力,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如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视心理问题,引导解决,促成学生形成健康心理,也同样重要。

五、加强组织管理,健全德育渗透评价机制,保证德育渗透工作正常进行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管理机制。应该说,我们在德育渗透管理机制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学科德育渗透评价机制仍然滞后,缺乏系统性的评价手段,这严重制约了学科德育渗透的健康发展。总之,在学科德育渗透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走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有很多问题还需探讨,还有许多工作有待我们完善;我们希望经过研讨集思广益,引进各校的先进经验,促进我校德育工作更上一层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更好的育人,正是符合了lyis的办学宗旨。

 

 
豫ICP备190276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