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良言一去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般做好每一位队员的工作,为他们的成长导航把舵,使之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热情、向上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关心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关心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关心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关心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各班的中等生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学生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 “遗忘”的角落。然而作为教师我知道同一班级的队员,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存在着差异,就像就一棵树上长不出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在我带的一个六年级的班里有一个叫冯雨薇的同学,文静、沉默,学习上也是中等。很长时间,我几乎没怎么注意到她。通过我和她的聊天,我知道她在学习和生活上都遇到了一些困扰。在学习方面,她因为学习方法不对,虽然比较努力,但是学习不升反降。这让本来就比较内向、不自信的她变得更加怀疑自己。在生活方面,她和班里的女生关心不融洽,总感觉自己被孤立了,因此更加苦恼。通过她自己的叙述及我和其他学生的聊天,感觉到她性格上有点偏激。一方面希望别人都要听自己的观点,因此被其他学生排斥;另一方面,她也比较敏感,有时候因为一些小事感觉每个人都在排斥自己,自己先和别人产生了一种障碍。因此将这些存在的问题告诉了她,让她明白障碍在哪里,也告诉她其实同学们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排斥她,愿意和她交朋友,只是不喜欢她那种“强人所难”的说话态度,只要她能够适当的改变,同学们还是很喜欢她的。
此后,我发现她慢慢地在改变,和同学们交往也越来越多了,脸上也渐渐露出了笑容。在学习上,我尝试多鼓励、表扬她,增加她的自信心。另外她在校外参加辅导班,在学习上也进步非常明显,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自信了。
另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学生是二年级的王梓鑫同学,他上个学期变化非常大。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他总是跑神,我偶尔点名提醒他,但是不久发现他又在发愣或做小动作。我批评他,有时候让他站起来,但是发现越说这个孩子,他越是跑神跑的厉害。后来在和班主任的沟通下,我开始转换另外一种方式对待他——从他身上小的亮点开始表扬他。他做作业很认真,我就通过发小贴画、语言赞扬来激励这个孩子,发现 他也越来越在乎这种表扬。上课的时候不再跑神,开始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感觉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其他老师也发现王梓鑫的巨大变化,都觉得这个孩子是班里进步最大的学生。孩子的父亲在跟我和班主任聊天的时候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不停的感谢老师和学校。在学校的这段日子,让他的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这两件事给我启示颇深,每一个孩子在家中都是备受关注的,但是由于性格上的差异,在集体中他们显得很不突出,不显山不露水,很不起眼。他们的沉默寡言,使人经常遗忘他们的存在。但事实上,他们也是同样需要老师的关注与赞赏,他们渴望被关注,在他们身上同样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细心发现,及时表扬,使得她的自信、自尊得到了激励。老师的关注,使得师生的距离拉进了,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她让我知道一个在各方面表现平平的学生,我们只要真正去关心每一名学生,才能了解学生,发现并让别人承认他某一方面的长处,那么她的自信心会大增,从而激励她在其他方面也努力有较好的表现,于是她便会产生自信心,成为一名成功者。
再有,就是要树立教师、家庭、社会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观念,与家长共同扮演好各自的角色,相互配合,应当恰如其分的在孩子面前展示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受到师爱与母爱,信任周围的人,从而新人社会、学校,健全人格,树立信心,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