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这个问题已经拷问了我们很久。思考这个问题的同仁,都是一群逐梦的老师,是真正的教育贡献者。崔校长就是其中之一。从第一次见到他,到跟他面对面交谈,这个年过半百的长者,总是让人感到他心中对教育永远的执着,无限的激情。他说:“我想带领大家做点好玩又有意义的事情。”
“好玩又有意义的事情?”是的,崔校长是这样定义教育事业的,他把目标定位为——“改变教育现状”!要是第一次接触崔校长,听到这样的“豪言壮语”,说不定会嗤之以鼻,觉得矫情做作。可现在我的心里,装的满满的,都是敬佩。有多少校长有这样的“野心”?或者说,敢有这样的魄力?是的,目标很空很大,很多人不愿意去涉及,怕被指责好高骛远,怕自己半途而废、无疾而终。可是,这位长者平静地说了出来,他把这个烫手山芋当作“好玩的”宝贝,并渴望与我们共享。我不知道自己资质如何,有没有能力参与到这个好玩的事情,但我愿意一试。
哪里好玩了?几天的培训下来,我想用几个词来形容下——刺激、紧张、充实。我不是个侃侃而谈的人,我只是个典型的中国人,喜欢“low key”的中国人。所以,刚开始时,我对自主讨论发言式的培训模式忐忑不安。每一次发言前,我都得酝酿好久,憋足勇气,甚至不得不争抢着发言。大家那种跃跃欲试的劲头,让我惊讶、感动、反思。几十个阅历不同的老师,对一个简单的“老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的问题,都可以挖掘得那么深刻、透彻,为的只是改变教育现状。我不由得想,不管以后教学如何,在第一关中,所有老师都是绝对合格的——我们懂得反思,有深度有价值的反思!我们提出了很多新奇的词汇,“暴力课堂”、“共享式课堂”、“与学生产生‘共情’”、“营造个人的‘域’”、“把自己调整为‘空杯’状态”……在讨论过程中,处处闪动着这样的思想灵光,让人时而兴奋,时而感触,就像探寻宝藏,新奇好玩。
纯理论的东西竟然可以这样让人着迷,我对以后真实的课堂教学改革充满了期待。当然,理论放在实践中会产生各种偏差,而我们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恰恰就是改变教育现状的行动。理思教育如果是一个跳跃的篮球,所有的理思人就是带球的选手,若即若离,既不循规蹈矩,又不散漫无边。我们在做一个好玩的事情,我们是一个团队——“理思梦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