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国际学校
 
  新闻速递
 
 
 
lyis位置:洛阳理思实验学校(原洛阳国际学校) >> 校园新闻 >> 新闻速递 >> 浏览文章  
跋涉中前行 历练中成长
2013-8-20 20:44:06 本站原创 孟津双语实验学校 杨晓艳 【字体:

双语学校和国际学校的交流互学其实在这短短的一年里进行了多次,我们从国际学校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做为一名老师,学校就是我们的家,学校的兴衰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很有幸在双语快速行进的汽笛声中,目睹着她的前进,也为学校艰辛创业取得的繁荣发展深深自豪。双语从2004年创办至今,历经9年的发展,先后被授予“全国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示范单位”“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艺术教育十佳单位”“全国艺教名校”“全国德艺双馨单位”“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征文活动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英语电视口语大赛优秀组织单位”“河南省师德师风先进单位”“河南省校园文化优秀单位”“省绿色学校”“聘请外国专家资格单位”“洛阳市第一家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基地”“洛阳市规范化初级中学”“洛阳市十佳才艺名校”“洛阳市先进集体”“洛阳市文明学校”,连续六年荣获“洛阳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荣获“县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孟津县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县英语教科研基地”等100多项殊荣。师生在国家、省、市级各类竞赛中1800余人次获奖,省示范性高中上线率连续年以绝对优势蝉联全县第一。素质教育和特长教育成绩斐然。《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洛阳日报》、洛阳电视台、孟津电视台多次对学校的办学经验进行宣传报道。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管理、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积极进取的的教师团队、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良好的社会口碑已经将今日的双语送上了豫西名校的行列,作为一名老双语人怎不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然而,任何一个学校的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今天头顶众多光环的双语,却也是同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难发展历程。从蹒跚起步到良好运转再到今天的家长满意、社会认可,这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渗透着无数人的辛苦和汗水。

记得双语刚成立的2004年,那时候农村学校的开学还在8月中旬,我们学校开学的就更早一些。来到学校,迎接我们的是满眼望去让人望而生畏的建筑垃圾。尽管在家里大家可能都是娇滴滴的公主抑或是娇纵的公子,但是因为心中有梦,带着满怀的憧憬,我们从学校遗留的建筑垃圾开始,一点一滴的亲手清扫装扮着我们的学校,8月的天气那么炎热,但大家都干的不亦乐乎,从不叫苦叫累。在满怀期待中我们迎来了第一批学生,短暂的喜悦过后多数老师心里都开始失落起来,因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学生情况比我们想像的糟糕的多。一流环境,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却没有吸引来一流的学生。这个问题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甚至因为前几年的招生,双语的教师走到街上都是那么的不自信,都要接受别人异样的目光。在校长培训班上贾校长被同学当面调侃“你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怪胎,三年以后必然流产。”常常听别人谈论起双语的学生大多都是成绩特别差的或是别的学校不愿意要的学生,甚至于有些家长就是这样跟老师说的。当时双语的成立对其它学校来说,似乎就像一个收容所,他们的差生终于可以有地方去了。甚至有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就说如果再不好好学,明年就去上双语吧。每当听到双语的学生多么多么差的时候,老师们心里真的是难过极了,什么“差生集中营”等等难听的字眼,深深的刺痛着老师们的心,也更大的激发了老师们的斗志,我们是一群愿赌却不愿服输的人,每一位老师都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老师们的不分白天黑夜倾心倾力的付出,一年后,就是这样的学生,我们大胆的与县城内一个单位进行联考,当时一个年级基本是最少有两名语数外教师,大部分学科包揽了前2名,最差的也要位居第3。成绩一出老师们非常的兴奋,这一年的辛苦付出也化成了激动的泪水。然而这段在老师们看来足以证明我们成绩的事情,在家长那里仍不足以成为选择双语的理由。而且还有个别成绩较好的学生流失,与家长交流问是不是不满意老师的教学,家长说不是,其它也不愿多说。后来与朋友聊天说起这些无奈的事情,朋友才说告诉我原来学习好一点的家长无非是觉得孩子现在学习好了,就可以不用花那么多钱在那儿上了,再说人家感觉教学上是挺好,但其它管理跟不上,感觉还是回来看看再说。不过据我所知的几例一年后转走,到其它学校上了一年后,又都重新回到了双语,而且从这里一直考入孟津一高。但是只要有生源的不稳定和不优秀,招生便成了学校的头等大事。那时为了招生,我们冒着严寒酷暑,边教学边轮流到广场、幼儿园门口、乡下、学校门口、小区、农村的集市散发宣传页子,不停的跑,哪里人多我们往哪里去,周六周日,甚至快到暑假的正常教学日,我们常常是上午集中把课上完,中午就出发到外面搞宣传招生。那段经历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有一个下午,在贾校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六人招生组下午出发了。第一次出去做宣传,发招生单我自己心里真的还没底,以前只见过别人发传单给我们看,从来没有自己去发过,真不知道会怎么样?那天我去到的是一个小区。一会儿,一对中年夫妇带着孩子走了过来,我刚上去说了一句话,那位妈妈扭过头用警惕的眼神看了我一眼,拉一把孩子说走吧,小心啊,现在的人花样可多了。听到那句话,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瞬间感觉自己的自尊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他们把我当什么人了呀。看着面前匆匆走过的人群,我赶快擦干眼泪,发着招生宣传单。可刚发了没多少张,就又出状况了。原来,有人到小区保安那里告我有人发传单,扰乱秩序。保安过来就要收我的招生单,我的任务还没完成呢,怎么能给他呢。在我的一再保证下,保安网开一面,没有收我的招生单,但却不客气了把我赶出了小区。站在小区门外,心里感觉委屈极了,不争气的泪水又流了下来。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受这样的委屈。放眼街上,突然,我看到贾校长正在向路人讲着什么,一边说一边发着招生单,也有人不屑一顾的走开,但这丝毫不影响贾校长对学校的宣传。贾校长那份敬业的精神让我深深的佩服,而那点小事就让我感到委屈。我把招生单往包里一塞,又进了小区,转过路口到小区的小广场上,树荫下,一鼓作气,开始了我的宣讲,给人们讲学校的各种情况发招生单。上与不上是他们的选择,但我必须努力为学校的招生工作贡献力量。

为了招生,学校从入夏开始要在广场上至少搞三次汇报演出来展示学生这一年的成长与收获,没有专业的策划团队,老师们绞尽脑汁的想办法;没有专业的舞蹈等排练节目老师,我们这些非专业的顶上;老师们没有时间学,就抽没有课的晚自习和中午加班学。几年下来,老师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全把式,学校现在如果想拉出一台节目来,利用两周的特长课时间就可以基本成形,那时还会经常跑到一些好学生的家里去做工作,就算是所谓的挖人了,由此在其它学校便流传开了一句话,防火防盗防双语;其它学校甚至在我们招生考试的那一天让所有学生返校,不准一个好学生来参加我们的考试;

而且在那些年的招生中,有很多学生来自于农村,且父母远离家乡到外地打工,孩子跟着老人,甚至叔伯姑舅的,让老师与家长的交流变的非常的困难,家长也不像现在这么重视孩子。建校的第一年生活老师相对少一些,每次学生放学,我们老师们都要跟车将学生送到镇上一个固定地点家长去接,现在都是生活来做这件事。那天我跟车送学生到麻屯,大概下午3点到的,差不多半个小时,基本上都被家长一一接走,剩下一个男孩,当时才胆怯的告诉我说,他骗班主任了,他根本就没打通伯伯的电话,就回来了。我本想送他回家,可打听司机后才知道,他家距镇上有三四十公里,位于两县的交界处,而且还不通车。此时,天已经不早了。司机说:“我们不能再等了,这又不是你们班的孩子,不行了再把他送回学校。”孩子一下子哭了,他说想回家,他已经一个月没有回家,他想妈妈,虽然妈妈不在家,也想回家。看着孩子满脸泪花,我一阵心酸,差一点掉下泪来。我的家就在几百米的前方,我也想我的父母,到双语之前,我也是一天都没有离开过父母。虽然这不是我们班的孩子,但哪一个学生都是我的学生,我的责任是为了一切学生,而不是为了一班的学生。我决定要想办法让孩子回家。我买来吃的,哄着孩子不哭了。伯伯家没有电话,然后尽量让孩子想亲戚们能联系的电话,最后孩子怯怯的说出了他姨妈家的电话。电话终于打通了,但姨妈一个人家,也不会骑车,还是跑几里路去通知伯伯来接。暴雨中天色也慢慢的暗了下来,可我不敢把孩子带回家,生怕家长来时更不好找。父母在家等不到我,得知这件事后,也赶到街上,我让父母先回家,父母执意要和我一起陪着孩子等家长。终于在7点多的时候等来了孩子的伯伯。送走孩子,我跟在父母身后回家,其实,那次我也是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了,没想到回家看父母却是父母陪着我一起送孩子。爸爸曾是一位优秀的校长,他深知做教师的辛苦,对我的工作非常的支持。常常跟我说要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于父母,我只有更努力的工作,才能让他们放心。

学校一度为了招生,只好给教师分配指标。五六七月份,老师们就习惯性养成了观察自己身边亲朋好友中有没有到年龄需入读一年级的小孩,谁家有我们就会主动去接触,渗透拉生源的意向。“黑色的五六七”甚至让老师们产生了恐惧,抬不起头的感觉让老师们几乎产生了丧失知识分子尊严的感受。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6年马校长来以后,马校长一接任双语就提出了规范管理,开始凝聚人心,并对各种规章制度进行补缺和严格落实,紧接着又提出了精细管理、人文管理、品位管理、科学管理,两年后,我们彻底摆脱了到处宣传招生的困境,招生形势一年比一年好,今年小学招收160名学生,报名人数达800多人,中学招收200人,报名达2000多人。而且今年我校考入省示范高中达301人,全县前10名我校占7名,前100名我校占65名。

做为一名双语人,我也在双语这片沃土上,跟着她稳健迅速步伐逐渐成长。原本稚嫩的我在学校的引导下逐渐走向成熟,走向理智,逐渐能够在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上从容的面对工作和生活。第一次鼓舞人心的双语全体教师会议,第一次集体备课教研,第一次家长会……等等这些在乡下的学校里没有体验过的东西,在这里我新奇的享受着这一切。其实来双语之前,我的心中就开始有一个梦了。这个梦源自于2000年的一次听课。大概是在00年的春天,我当时还在农村学校,学校好不容易弄来了一张听课票。当时,是在洛阳市工人俱乐部进行的活动,我去听了一天的课,那是我第一次在这样的公开课上见到了PPT,居然可以把知识像放电影一样让孩子们学习,这样的学习还有谁会不乐意呢。而当时,我们那里的孩子最多是见过老师们手绘的透明投影胶片,而且也只有上公开课上才能用一用。我真的感到了自己的无知与落后。看着老师们精彩的课堂,我越来越感觉到教育教学海洋的浩瀚,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内心的贫瘠。而我的教育梦想也就此深深的种在我的心中:将来我也要站在这里上一堂精彩的课,虽然从那一天起我不断的忘记又重新想起这个梦。来到双语,学校对我们进行多媒体培训,我突然觉得我离我的梦近了一步,至少我现在知道那些PPT的东西很快我就要学会了,虽然还是只知道点皮毛,但是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上一节课有PPT的课。身处这样一片沃土中,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将何去何从。除了学习教育教学相关书籍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技能培训,学习各种观摩课、研讨课、优质课,就是那时我知道了吴正宪、华应龙、黄爱华、张齐华等名家。同时虚心地向身边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并将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大胆地付诸于数学课堂实践。我还向老师们开放我的课堂,主动邀请有经验的老师去听我的课,课后必须给我评课,而且只说缺点,不提优点。每次学校有外校来听课的任务时,我都勇于承担。这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让我在与同伴的相互交流中,自觉地认真思考每一节课,认真收获每一节课。记不清多少次深夜揣摩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也记不清多少次黎明反思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瑕疵。我的教学水平得到了丰厚的积淀和提高,逐渐在学校的教师队伍里崭露头角。2007年12月,我站到了全县数学优质课比赛的赛场上。当时我讲的是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一课。这一次,我牢牢的把握住机遇,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一次,我兴奋极了。因为,我就要登上那梦寐以求的工人俱乐部的讲堂了。感谢双语给了我这样的机会,助推我成长。从梦想的种子种下到这一天,已经8年了。八年的磨练,我终于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可压力也随之而来,每天,既要完成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又要忙着进行参赛准备。而此时,领导的关怀就像一缕和煦的春风暧暖的吹入我的心中。贾校长一次次的听课、评课、指导,细致到我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课堂练习,每一句教学用语。马校长关切的问我什么时候再讲课要跟她说,她一定要去听。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她在那么忙的情况下,居然能惦记着我的这一点小事,而后来,在我讲课那一天,她真的在百忙之中走进了课堂,对我进行了很多的指导。2008年5月13日,我终于站在全市几千名数学老师的面前,用一节课向大家汇报这些年的跋涉与打磨,这节课也毫无悬念的获得了一等奖。成功带给我勇气,成功带给我自信,成功激励我不断奋进。鸡蛋从外打破是食品,从内打破就是生命。人生也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就是成长。所以我从不放弃每一个锻炼提升的机会,内心对成长的渴望始终没有停息过。学校的卡拉ok赛我积极准备,夺得特等奖;学校的元旦联欢我积极参与,赢得大家热情的掌声;业务研讨,积极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质量检测,我始终领跑年级组;课堂上,锤炼教学艺术;班级管理中,收获管理经验;艺术节上,操练主持,培养气质……

2012年9月,我被学校任命为教导主任。面对新的岗位,我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才是主阵地,除了上课、开会,我便一头扎进老师们的课堂,听、评、议、改。备课和改作业都成了工作时间之外的事情,常常要到晚自习下课后才来做。读书节、科技节、圣诞节等等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活动策划都要根据老师们的特点来安排,具体到每个时段每个人所处的每一个地点,而这些工作也常常是从晚自习下课后做到夜深人静,甚至常常为了一个人员的安排或是一个字眼的斟酌弄到一两点还要进行一审再审。在马校长和贾校长的关心帮助下,我的工作从懵懵懂懂到渐渐入路再到渐渐规范。可以说这一年是艰辛的一年,更是收获的一年,我收获了知识,收获了自信,收获了能力。 

今年学校又将小学部主任的重担放在了我的肩上,担子意味着认可,担子意味着信任,担子意味着考验,担子更意味着责任。责任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使命,是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完成工作的决心。美国证券界的风云人物苏珊博士自幼非常喜欢音乐,但却误入经济管理领域。在被人问到:为什么能在自己不喜欢的领域取得如此成就时,她回答说:“不管喜欢不喜欢,都是需要面对的,因为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其实,无论我们处在学校的任何一个岗位上,我们都是每个人都是有用之人。人人都能带来新变化,如果没有双语,何谈我的发展;如果不是领导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今天怎么能在这里跟大家交流。在这片乐土成长,永远没有终点,领导的一句关怀、一个微笑,就是一支催人奋进的歌,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

九年,在马校长、孙校长、贾校长、赵校长的带领下,每一个双语人都在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着;九年,让一个曾经薄弱的学校实现了一个华丽的转身。尽管我们国际学校才刚刚创办一年,但已经创造了奇迹。我相信,我们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甚至发展的会更快。只有经历过程的人,才能体会成功的内涵。

双语国际是一家,洛阳教育姊妹花,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两所学校多多交流,共同发展。一个日益成长的学校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也一定要以学校发展为已任,校兴我荣。新学期,新起点,新目标,新方向,而我们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让我们共同努力工作,和我们的学校在快乐中共同成长,一起期待新的明天,新的辉煌!

 

点击浏览下一页

 
豫ICP备190276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