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持续至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中华文明也在政治意识、宗教、教育、生活、审美等各个方面深刻影响了东亚与东南亚地区,被称为儒家文化圈或汉字文化圈。中国传统的国画、书法、戏曲也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喜爱。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我们几千年来的先哲智慧,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儒释道的文化思想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将有助于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世界中选择恰当的生活方式,过有意义的人生。“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我们解决全球化、现代化面临的问题有极大的启发价值。五四以来的某些“全盘反传统”倾向,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极大破坏,使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断裂的危险。重构传统文化价值观,‘从心所欲不逾矩’,建立生活世界、行动世界、人格世界与理想世界四合一的儒家理想的「至善」境界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追求。
IB教育也尤其重视母语学习和本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国际情怀的发展以民族文化认同为基础,深入地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是理解和学习其它文化以及普世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当然,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决不能做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批判性的继承。事实上,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将有助于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文化对我们的某些负面影响和束缚,这是我们自我启蒙,拓展视野,获得自由和健康人格的前提。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500多年间的诗歌,共计305篇。《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12月7日远方文学社专业讲师,文化底蕴深厚的张晴老师带着《诗经》走进校园,给国际部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瞧!孩子们听得不亦乐乎,一边听还一边做着笔记呢!
张老师的讲解幽默风趣,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氛围十分浓烈。一个半小时的学习时间过得真快,大家普遍反映意犹未尽。张老师还大加夸赞我们的学生语文素养极好呢!